我家的榨油坊是怎么用花生榨油的?
点击次数: 更新时间:2021-3-31 9:29:38
上一条:手工彩色凉皮制作方法
下一条:哪种豆腐的做法吃法更营养?
我家的榨油坊,有的人是方圆百里慕名而来,满怀期待各种现榨压榨油。多年来,我们一直被模仿,从未让人失望过,榨油生意自然兴隆,给我们带来了财富和福祉。
听老人说的清末的古法榨油很劳苦,毛驴拉着直径一米三四的黑沙石碾坨,一天就碾压个百八十斤花生米。几个大汉光着油光噌亮的膀子,挥汗如雨,用尽全力推着百公斤的撞锤,敲打木楔对榨膛的饼,施加大压力,迫使油脂渗出,那是血肉和草木的对决。
榨油虽然劳苦,可换来的是甜蜜,流出来的是汗,收获的是幸福。
而科学发展的今天,用的是机器,不但出油率高了,而且干净卫生了,油也更芳香了。
还记得有一次是在凌晨二点多,我有些不情愿地从温暖的被窝中爬了起来。外面还是一片漆黑,只有远处广告灯箱发出暗淡无色的光。万籁俱寂,静得让人窒息,有点儿让人毛骨悚然。穿着一套单薄的衣裤,外面一站,不禁打了一个寒颤,赶紧钻到屋子里,开始了榨油前的准备。
拿过昨晚劈好的木头放进炉中,在上面喷下了一层酒精,便于点火,“呯”——火苗便窜了起来,等待木头烧旺了,铺上一层碳,然后,又在燃着的碳上铺上了一层木头,木头上再铺上一层碳……很快木火与碳火融合在了一起,火苗呼呼的窜着,瞬间烤红了我的脸,辣辣地疼。
火点燃的空暇之余,我赶紧把200斤花生米,用大盆分多次倒入磨斗。随着“吱啦”一声,磨机响起,200斤花生,眨巴眼的功夫,变成了极细的碎渣。在打油中,称为“磨糁”。这“吱啦”的声音与宁静的早上极为不协调,既打破了早上的宁静,又仿佛在催促着睡梦中的人儿早点起床。
推上电闸,炒糁锅上电机拖动搅拌齿发出“吱楞”的声音。粉碎好的糁也早已盛入了五个铁皮桶中,只待锅的温度到达一百七八十度时,便把糁倒入炒锅。
倒入锅中的过程中也是极其小心翼翼的,锅的中间是旋转的齿轮。防止转动的齿轮把桶带入锅中。一桶,两桶,三桶……咬牙,屏住呼吸,撑着劲儿。
炒料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,要讲究技巧,火候要控制好,榨油时会更香。走到二锅跟前,把早已温好的水,按比例加入到炒锅中,大约转三分钟,又要绷起神经开始一番操作了。拿起铁锨抄锅底,这个环节,不但关系到油的颜色好看与否,而且更影响着油的质量。
我家的油之所以口碑好,就是这个技术把握得好。炒糁是个技术活,也是个体力活。既要抄到底,还要快。因为它要追寻搅拌齿转动的节奏,快不行,慢不行。稍有不慎,铁锨就会带入锅中,变得毫无形状可言。我双手撸袖,拿着铁锨,做着弓步,铁锨倾斜45度。看准时机猛然下锨,快速抄起,又快速把锨拿起。几次三番,一直到确定把锅底抄好了。这时的胳膊是酸疼酸疼的,仿佛再也不能坚持了。正好,这时可以做一会儿甩手掌柜了。
在这一个小时的“嗤嗤,隆隆”响的过程中,锅上的热气越来越大,瞬间,弥漫了整个屋子。迷迷蒙蒙,那真是伸手不见五指,就连眼前搅拌齿转动也看不清楚了。好在这时已经不用铁锨抄底了。屋顶上是PVC的顶棚,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珠。“嗒”,“嗒”,水滴从屋顶滴落在地面上。慢慢地,这层雾气,不,是水汽,越来越少,锅中的水也越来越少。水从锅里完成任务,都腾云驾雾地飞起来,贴在顶棚,化作细雨落在地上。取而代之的是炒出来的花生油。这时,能见度又变得清晰起来,花生油的香味也是由淡淡的,变得越来越浓……
此时的糁已经冒着金光了,我提起锅门,油与糁“呼哧”一下,混杂着,赛跑着,一股脑涌进了盛熟糁的糁斗。等待锅里全部干净了,又一轮200斤的糁进到锅里,再把熟糁倒入榨油机。
一铲糁倒入榨油桶,要用一个钢板隔开。200斤需要十四片。我弯腰弓背,努力地装进榨油桶,启动着控制设备。出油的速度很快,一桶装满了,换上一个空桶,又满了再换上空桶。油由泄洪般黄泥样的浑沌变成了温顺清亮的小河,又变成了狭窄透亮的小溪,变成点滴甘露,芬芳,晶莹。“嘀嗒,嘀嗒,”黄色透亮的金豆豆一颗颗砸进油桶,溅起一个个小小的油花……
现在出来的油我们称之为“毛油”。它有很多的杂质。上好的花生油是要毛油在缸里经过半个月的静置,待所有的杂质全都沉淀,花生油变得淡黄透亮,气味芬芳醇正,吃起来也滋味可口。
一锅,一锅,又一锅……十多锅花生米的油榨完了,已是下午了。虽如释重负,但身体的累袭遍全身。看着缸中满满的油,瞧着抽屉里一沓沓百元大钞,想着乡邻们的赞不绝口,心里无比欣慰。